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全站搜索

《信有丹青约 石铺五彩路》——有感子林的艺术追求/潘絜兹

 二维码 42
发表时间:2020-11-13 09:04网址:http://www.bjgbzcart.com/cn/h-nd-195.html#_np=133_711
文章附图


荣子林  自幼酷爱绘画,并刻苦自学。后师从潘絜兹先生得攻中国工笔画艺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在潘先生等人倡议之下,先后创立了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与中国工笔画学会,汇集了北京和全国名家、高手,共同推进了中国工笔画艺术的发展。本人也有幸参与了两个学会的服务工作,追随潘先生三十余年,收益良深。
创作作品曾参加了第七、八两届全国美术大展。也有幸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与学会联合举办的一至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以及一系列中国工笔艺术画展,曾多次获奖。
出版有《荣子林工笔人物画精选辑》、《荣子林花鸟新作》集、《当代艺术名家精品荣子林卷》等。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曾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也曾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




信有丹青约  石铺五彩路


——有感子林的艺术追求

文/潘洁兹


我认识子林是在“文革”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之后。文艺逐渐复苏的时候,我的同事周思聪同志,向我推荐的一位喜欢画人物,尤其热爱工笔画创作的画家。不过,他并不是专业画家,他本身也有着工程师的职称。但是,他不仅人物画画的十分出色,而且对工笔画艺术的情,竟不在专业画家之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正值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初创时期,相应的学术活动、展示活动接连不断,子林便毫不犹豫的投入到了画会的所有活动之中。当时北京工笔重彩画会集聚了北京以及外地的众多工笔画名家、精英,为振兴中国工笔画艺术事业,老中青济济一堂,各个激情昂扬。子林在这种师多、友众的环境中,除艺术上的学习、切磋、精进之外,对画会种种繁琐的事物性工作,也都全力以赴;他又为人兼和热情,深受大家爱重。那时参加画会的工作,完全凭借大家的踊跃支持,也完全是义务奉献。画会成立二十余年,也完全是依靠大家的不懈努力,使得一个举步为艰的民间社团,能够蒸蒸日上,在社会上赢得了荣誉,并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批准注册为法人社团,这是十分不容易的。再后来,当代工笔画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的前身)筹备成立时期,子林仍然忠心耿耿、踏踏实实,甘做铺路石子。





我和子林相处二十余年,名分上虽为师生,实际上更像知友和助手。在一起时,谈得最多的是对民族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谈见解、谈思路、谈修养,而常规的技艺讲授却并不多,只有心悟、心知,而不在多言。多年来,我每逢参观重要的展览,子林几乎都能伴我左右,他总是特别认真的聆听我对展览的意见,偶尔他也提一些看法或感到困惑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对他特别喜欢的作品和某些作品新颖的表现手法的赞赏。他从不郁于门户之见,他常说“能者为师,只有博采众长,才能独辟径”。这也正是我的师生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尽可师。了林敏而好学,这也是他的特质,在潜移默化中能使自己的学养与技艺日渐充实和提高。




《春江花月夜》

132cmx82cm
纸本/1981



说到了林的艺术追求和他取得的成就,也是很令人感动的。最初他曾着力于现代人物题材的画作,后对古典人物题材的画作过颇感兴趣。记得有一次,他画了一幅题为《春江花月夜》的作品,征求我的意见我觉得画面清雅而唯美,欣然在画中的羽扇上添画了一些雀翎,以示舞者的轻盈。他高兴地说:这样画面的乐感就更为真切了。




《泉香而酒洌》(红楼梦人物)

68cmx53cm
纸本/1980





《落红成阵》(红楼梦人物)

100cmx68cm
纸本/1982



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他对《红楼梦》人物画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为了画好《红楼梦》人物,他曾积累了大的《红楼梦》研究资料,悉数认真研读,他也曾求教于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并深人探讨有关《红楼梦》和曹雪芹的一些学术问题。至子对《红楼梦》原著内容、回目、情节,不用翻查书页,即可随口详述。他画《红楼梦》中周年,的众女儿,画贾宝玉、画柳湘莲,也画敢丁对贾府不肖子孙破口肆骂的焦大。他说不喜欢把《红楼梦》人物画成千人一面的美人图,因为雪芹笔下的艺术形象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极其强烈的个性《红楼梦》全书涉及的文化内涵更是深博无限,决非可以泛泛图解能够传达原的意韵和神采的。1982年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为了纪念曹雪芹逝世220周年,在北京故宫端门城楼之上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红楼梦》画展,子林选送了几件作品参展,展出效果甚佳。他的作品也受称赏,可是他自己总是觉得未能尽意,可见他的创作起点总是放在高处。我建议他做一个绘制《红楼梦》人物系列的计划,他也为此完成了一些作品并画了许多线沿稿,而后来竟然中断了这方面的创作。




《高山流水》

138cmx82cm
纸本/1985



九十年代后,他对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又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我曾说过,前人在工笔花鸟画方面已有很高的成就,格法精严,突破一点都是困难的。子林则有意变格创新,尝试以别开生面的构思,迫求既不失优良传统,又具有现代气息的表现手法。经不断的探索,创作了不少饶有新意的花鸟画作。他作画认真、严谨,对花鸟画也同样追求唯美、精致,但是还远远不止于此,他追求更深的是意境的营造。他画名花奇葩,也画逸草野卉,都能赋予人的情感;他画禽鸟鱼虫也都鲜活灵动,儿乎可与人共语,并多成双成对,这正是民间艺术中常见的美好、和谐的借,也寓含了人们祈愿天人合一的高境界。他画过一幅月色溶溶,满树繁花似锦的海棠,和一双意态朦胧的小鸟,取苏轼《海棠》诗意:“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美、画美,意深情浓,美不胜收。在去年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大展中,曾展示过他的一幅题为《春雨霏微》的画作,大地、群鹊、薄雾、落英,弥漫着一派“润物无声”的诗境,和充溢着“春风吹又生”的盎然生机。景交融,意蕴深远。




《春雨霏微》

136cmx100cm
纸本/2000



据子林的一位老朋友讲,在那个是非颠倒的“文革”年代里,他曾受过九死一生的冲击,而子林自己却末言及这些。在他的画作中,向人们所呈现的总是清新、明洁、阳光,可见他心志的超脱。他常用的一枚印章文字是“爱我自然”,正因为他对人自然中的草木生灵都有着难以释怀的爱,才创作了那么多热爱生活、讴歌自然的作品,同时也是在呼唤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美好家要加倍的珍重与呵护。
作为一个画家,我也仍然为子林长时搁置人物画的创作深为惋惜,他本来才思多面,人物、花鸟作皆能曲尽其妙。现代工笔画家,应是艺兼多能学者型的艺术家。我想子林会不断开拓创作思路,为祖国的工笔画艺术事业的光辉未来,继续进。
信有丹青约,石铺五彩路。写此,寄以深爱厚望。



潘絜兹先生题





《竹报平安》

直径45cm
纸本/1997





《竹林双栖》扇面

纸本/2006





《如沐春风》扇面

纸本/2002





《文质彬彬》扇面

纸本/2007





《禅音清韵》扇面

纸本/2007





《紫玉清晖》扇面

纸本/2007





《净界无尘》扇面

纸本/2007





《不知秋思落谁家》

66cmx66cm
纸本/1988





《太平秋色》

66cmx66cm
纸本/1990





《清晓佳音》

68cmx68cm
纸本/2007





《翠影清歌》

66cmx66cm
纸本/1993





《荷风送香气》

68cmx68cm
纸本/2006





《金风玉露》

68cmx68cm
纸本/1990





《岁月如金》

68cmx68cm
纸本/2005





《疏雨轻风》

68cmx68cm
纸本/1998





《映日荷花别样红》

66cmx66cm
纸本/2005





《富丽长春》

66cmx66cm
纸本/1996





《春光香雾(东坡诗意)》

72cmx72cm
纸本/1991
























敬请关注


      

                           

素材由艺术家本人提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