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全站搜索
杨欣勇

杨欣勇

☆  ☆  ☆  ☆  ☆

杨欣勇
杨欣勇

1969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199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2019年毕业于中国工笔画研究院

2018工笔画创作人才研修班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河北宁晋工笔画艺术学校专业教师




一直致力于工笔画的创作与教学,尤擅长重彩佛像画的临摹与创作

工笔重彩《水月观音》被已故中国佛协副主席,著名高僧净慧法师收藏并供奉于邢台玉泉寺五叶堂



假日  纸本  2015


2011年进修于中国工笔画学会工笔画创作高研班,导师李魁正先生

2014年进修于文化现代工笔画院

2015年作品《假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翰墨齐鲁”2015全国中国画展

2016年参加香港“观音画像艺术展”

2017年6月作品《希望》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悲鸿精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获入会资格

2017年7月参加河北省佛协主办的“妙相庄严”佛教艺术展



水月观音 120x240cm

被已故中国佛协副主席,著名高僧净慧法师

收藏并供奉于邢台玉泉寺五叶堂




释迦牟尼佛





从“随类赋彩”到“以形写神”

——杨欣勇先生工笔画赏析



我是在偶然的机会认识 杨欣勇先生,也是在偶然的机遇中读到他的画,展卷之始就被他的绘画艺术感染力所吸引。


读画读人。杨欣勇,笔名杨岩,早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中国三峡画院画师,现在宁晋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宁晋第三中学)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专攻中国工笔画二十余载,尤擅长传统重彩佛像的绘制,其作品常被海内外收藏家赏识,流传到韩国、日本、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等地,也是国内工笔画界新崛起“宁晋画派”代表性人物之一。


  


初识杨欣勇,他平平淡淡、朴实无华,言谈谦逊,诚心待友;他自幼酷爱传统绘画艺术,在师大时受到白云乡、蒋世国先生的指导并学习了系统的绘画理论,此后又对自己所学进行整理,特别是他生长在有悠久历史、厚重佛教文化的家乡,影响着他,感染着他,促使他对工笔重彩佛教人物进行探索性的认识与实践。

读画识源。古人说:书画同源,脉出一枝。探究历史,考据源出。中国工笔画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数千年前的岩画,到战国时期的帛画,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到庙堂之上的壁画,都可以看到工笔画的发展轨迹,汉明帝为追思功勋“胡粉涂壁,紫青界之,画古烈士,重行书赞”,孔子与子夏“绘事后素”的讨论,《周礼·考工记》中也有“凡画绘之事,后素功”的记载。此后的历代涌现过许多工笔画大师,唐代有吴道子最为著名,有“吴带当风”的典出;更有顾恺之,阎立本,王绎,明代曾鲸,清代蒋莲等等大家。杨欣勇善长于佛教人物题材,他多方求学,以山西洪洞广胜寺、芮城永乐宫、高平开化寺等为蓝本,融合敦煌莫高窟、元代壁画等营养,师追唐、宋、元等大家技法,把地方民俗文化中的石刻、版画、神码等手法溶合在一起进行探索。



读画辨法。清代画家石涛说:“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之则不广,故君子唯借古以开今也。”书为心画,画为心声;杨欣勇涉猎很多,学古而不泥古。在广泛的汲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笔墨独立走丹青。他积厚蓄之既久,其发必远,意在笔先,注重形神,“骨法用笔、应物象形”,施线、设墨、铺彩更善用心。


  


工笔人物最为讲究的是线,线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功,他对线的把握十分精准,游丝描长线数尺一气呵成,铁线描凝重扎实;他的作品生动活泼,使人物灵气流动,如他的《水月观音》(140×175cm)无论是祥云、水花、山石、莲花,线的“阴阳”“明暗”,山石的皴法暗淡向背都恰到好处,衣带长线轻盈、纹饰不腻不滞,从面像发式到手印,手足的柔软,衣着上的缨珞,“肌理制作”不呆不板,惟妙惟肖。



南北朝时期的谢赫有著作《古画品录》,提出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其中“随类赋彩”讲的就是工笔画的施彩用墨。杨欣勇的用色,取众家之长,结合唐卡、壁画技法,充分运用了红、黄、蓝、白、黑五色,他的另一幅重彩《水月观音》(110×245cm)观音慈祥栩栩如生,韦驮护法庄严,善财童子活性可爱,通幅作品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不仅线条工整细致,色彩运用也相当的讲究,湛蓝的浪花,金黄色的月光,善用白,以表现神佛容貌与性格,以红色为主调,重彩施金描银,使画面富贵而典雅,色彩丰富呈辉煌,作品中表现出那种神圣的气氛使观者无不敬仰。


  


读画有“形神、气韵、骨法”等审美要求,顾恺之提出了“以形传神”,相传顾恺之在南京瓦官寺画《维摩诘像》神灵活现,完工后“光照一寺”观者拥塞不通,顾的作品传神写照成为后世之楷模。画有形有灵性更可传情,画以有“神”为贵,“神”可夺人魂魄。杨欣勇的《十六应真图》(500×68cm)就可反映出作者对以画传“神”的探求,读过他的作品后,不论是小品、手卷还是巨幅之作,都是抓“形”的本体,追求画中“意”趣,以气韵求形似,以气韵、神似求工笔,从而达到形神兼备;通过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搭配,表达作者多元文化修养,植出符合时代审美意趣,把那种随情、随形、随意、随物、随境,以心写心,随心赋彩的艺术境界发挥的淋漓尽致。


  


工笔画是寂寞之道,是苦行僧。在这个浮燥的社会里,需要一种守道精神,这也是我们从画中所品到杨欣勇先生的追求。




阿弥陀九尊像



普贤菩萨  130x64cm









《希望》 杨欣勇 196×152cm


杨欣勇 美兰小像 74cmx63cm 纸本设色.jpg


杨欣勇 美兰小像 74cmx63cm 纸本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