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澄,别署澄岭、秀峰
1986年生,汉族
2010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师从刘学惟教授
201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师从欧阳中石、解小青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北京海淀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海之春书画院副院长兼艺委会副主任
河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现居北京
肝肠似火 色貌如花 ——葛澄其人其艺 对于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抑或泼彩山水的感触,我一直认为这是古代画师对萧憀懭悢内心的反讽表达,因为中国文人并不喜欢与浓妆艳抹的山水世界达成心灵上的默契往还。我固知事实并非如此——也许恰恰相反的是,就像白居易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江南美景那样,画师随类赋彩的原因在于他们诚挚地热爱着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
葛澄是我所认识的画家中对设色山水用功最钜的一位,同时也是最富激情与才气的一位。他作品中对客观世界美好的表达似乎在告诉悲观如我的观众,这个世界依然温暖,依然值得我们去拥抱、感动和欢喜。而葛兄本人,在我的接触中,无论从艳而不俗的穿戴上,还是优雅从容的处世里,都能告诉我他的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是如一不贰的。他并不避世,情绪也似乎极少消极,当然对于艺术家而言,有画笔和酒便可以在尘世中获得精神解脱。以前的他嗜酒如命,一次宴会葛兄径自大饮,数杯后便谈艺论世,席中无人能对,据说现已不多饮,只饮茶代之而已。但无论如何,他的作品一直保持着激动人心的力量。 很多年前我所认识的葛澄还是在首师大宿舍楼里默默耕耘砚田的师兄,毕业之后他留京,成为独立的艺术家。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能够保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不因稻粱之谋而获累俗子,徜徉于勾染皴点、水墨青绿之间而不知老之将至。或许这只是我一方面的想象,但从他越来越成熟的画风中可以看到,缤纷的色彩是其不变的基调,而这种由色彩营造的美好的梦幻感应该就是他所认识的世界该有的样子。 |
他对色彩的迷狂让我想起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日神精神。日神阿波罗是希腊的光明之神,在其照耀下,这个世界显得单纯、透明而美丽。而日神精神梦则颇类于我们说的梦幻,梦幻是美丽的,它停留于外观之美,这是一切造型艺术的特点。换句话说,日神精神是建立在我们的视觉之上的,它沉溺于这个现象的世界,尽情体会作为个体的喜悦与欢乐。但是在葛澄的画作中,体现的不单纯是日神精神那么简单,或者是用西方的艺术理论去阐释并不是很准确,因为他的取法又是古典的、传统的。西方的色彩观跟中国的色彩观毕竟有认知方式的不同,如梵高作品的浓郁的色彩给人的悲壮和战栗是中国传统设色山水、花鸟所没有的。葛兄的作品似乎在水墨与青绿、工笔与写意、传统与现代等关系体中寻找一种平衡,他极富想法和创造力,因此甫及而立之年的他就有了较为稳定的绘画风格。 |
除了绘事,葛兄在书法和篆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惊人。尤其是他的字,很多人甚至认为水平在其画之上。他近期以“书以消夏”为主题的书展仍保持着以色纸为书写材料的一贯作风,而相比他的毕业作品展,无疑精进了很多。葛兄书以颜字为底,笔法精微处不减宋人,其结体大胆,用墨酣畅,而章法似乎又受绘画构图影响,极有层次感。而有的行草作品天马行空、摄人心魄,大有晚明诸公的浪漫和奔放。很可惜的是,自己未曾当面看过葛兄作书,也未曾有机缘一起对饮畅聊过,内心很多想法还来不及探讨交流,就这样分别至今。 夏承焘先生在评价辛弃疾名作《摸鱼儿》的时候用了“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是说稼轩词在哀怨缠绵的伤春中掩藏着喷涌如火的热情,以及坚韧不拔的力量。我觉得非常适合葛澄其人其艺,在我对葛兄艺术粗浅的理解中,肝肠为其情,色貌为其景,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似火如花,绚丽灿烂。 丁酉立秋凌天明于赣州 作者为中山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