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全站搜索
华朝锋

华朝锋

☆  ☆  ☆  ☆  ☆

华朝锋
华朝锋







华朝锋的艺术世界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部 2022-07-03 15:17

华朝锋

当代中青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香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家协会会员等。毕业于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画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专业。师从蒋彩萍、霍春阳、石齐、陈子。


作品出版:

《中国艺术博览会》、《中国重彩画》、《中国当代工笔画家华朝锋画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集》、《华朝锋书画作品集》。


艺术阅历:

1992年进入专业美术学校学习美术四年。

1996年考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并在入学一年后获得专业第一名奖学金,作品《心系回归》获一等奖。

1998年赴革命老区延安、西安碑林、山西晋祠、黄河壶口等地采风,并创作多幅素描,速写。

1999年毕业后签约北京一家韩企艺术公司,多幅作品被韩国、美国等画廊收藏。

2002年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出版发表作品《有坚果的静物》,《黑管与玫瑰》等作品,并出版画集。

2003年参加中委建交30周年中国中青年艺术家联展,作品《猎手》被委内瑞拉使馆收藏。

2004年作品《灰色教堂》系列作品被美国一家画廊全部收藏,《静物》被美国原创艺术公司收藏。

2005年作品《穿越时空的记忆》被西班牙收藏家RAFAEL DE DIEGO拉斐尔收藏。

2005年作品《山花》被荷兰收藏家ARIE KEIJZER收藏。

2007年开始创作中国画。

2009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修中国重彩画,同年出版个人画集,发表作品于《中国重彩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集》,并加入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2011年至2013年主要从事中国画的创作与研究,并发表多篇个人论文。

2014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

2016年作品《昭陵六骏》,《三教图》等作品参加保利展览并被收藏。

2017年随中国教育电视台参加香港回归20周年大型笔会,并现场作画《同饮一江水》。

2017年于杭州西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并接受央视网《当代画家》栏目专访。

2017年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专访。

2017年赴江南乌镇、黄山、景德镇等地采风写生。

2017年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考察重彩画研究,并深造于李可染画院高研班。

2018年受邀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春节晚会,并现场作画。

2018年加入香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家协会,并受聘香港职业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2018年作品《开泰图》参加香港举办的“两岸三地汇香江”书画展,并获金奖。

2019年受邀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春晚,并现场创作。

2019年参加意大利佛罗伦萨“古往今来——中国的爱与孤独”中意艺术家联展。

2021年参加香港“亚洲书画之星”邀请展。

2022年参加北京“迎冬奥· 绘新篇”工笔画会作品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性与美学

文/华朝锋

心性,心之本性。中国传统哲学,举凡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无不涉及此范畴,亦有“心性之学”说。孟子“尽心知性”,陆九渊《心即理》,及禅宗“明心见性”,无不以此见说。

心性学,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以核心呈现,以笔墨表现的中国水墨画亦或文人画,皆是表现“心性”的。唐宋以后,随着禅宗“心性学”的丰富和补充,对东方美学以及美学高度的指引发生了深邃变化。紧随其后的,便是文学与艺术不离不弃、相辅相成的意识产物。

王维,字摩诘,善诗、书、画、音律,谓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之巍峨,寂然不动;水之潺潺;亦深亦浅。忘我之境,心中有山水,笔下有情怀。

心性与山水(画),传统哲学意为“天”与“自然”,两者同根同源,气息相通。唐以前的山水画多以青绿为主,水墨画则源于文人对“空、无”意识境界的心性认知。同样,墨色与白纸的结合即为道家“有无相生”的理念呼应。由心到手,笔墨传达;焦湿浓淡,柔顺有度。虚实之间,亦分轻重缓急。一笔一墨,一黑一白。首尾相连,一阴一阳之谓道。

意境之表达,皆与心性相连。水墨意蕴,亦空亦有、亦有亦无,正如佛家“性空妙有”,或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意境美学,其终极追求是精神之愉悦、内心之丰盈。宁静致远,天人合一。

“庐山烟雨浙江潮”, 当心不知所归,精神无所安往之时。苏轼在反观内心和整理精神的过程中,体悟心性本真的能力使其迅速地从惆怅之中解放出来。心绪起伏到波澜不惊,妄念之中又恍然超越,“庐山烟雨浙江潮”, 正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禅学境界。

一夜千里赴名山,匡庐雅集云境边。不觉己是林中客,半锭烟墨洒河川。游走庐山涧,仰望三叠泉,心与山交往,情与水交融。山中有我,心归自然。观山之高耸,水之轻响;呼吸间,偶有花之清香。微风拂面,一瓢清泉;心,为之荡涤。恍然间,偶现沈周庐山之高,师古能化,自出机柕,蓬勃氤氲,气象万千。

“百里黄山皆画卷,更兼古道万松葱”,游赏云海奇观,力攀险峰;置身烟雾中,沐清晨雨露。日出日落,烟霞夕照;笔墨皴法间,尽显披麻、卷云。“搜尽奇峰打草稿”屹立高山,心性释然,正如“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青绿、水墨,南北宗,我见西湖似梦中。云水光中,断桥残雪;泛舟缓渡,静待雷锋夕照。北人南下,常见“卢沟晓月”,怎知水光涟漪,淡妆浓抹总相宜。漫步西子湖畔,浮想联翩,一纸油伞醉江南,似有白娘子下凡。水中白鲢,小小身段“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淡然一笑间,思绪怅然。仰望长空,似有一抹烟云未散。傍晚时分,清风细雨而至。意犹未尽,怎能离去?不如就此“雨打芭蕉闲听雨”。淅淅沥沥,倦鸟归巢。夜色朦胧中偶现灯火闪烁,雨势渐浓,却仍没有归意。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江南细雨不过是“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生三境界。似哲学,又似美学。漫步西湖,置身山水间,不由得使人思绪万千。心性使然,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遗世独立超然物外。东方哲学造就东方美学,二者互为表里,心心相印。心性之学,绵延千年,汲哲学之理论,修心性之本真。意趣盎然,游心于艺;古为今用,融会贯通。

愿由此回归自心,以从容之姿,开启新时代的美学散步。

2022.07.02

图片
图片





华朝锋艺术作品欣赏

Hua CHao Feng



图片


《千里江山》




图片


图片

《猎妖图》及局部




图片


图片


《礼佛图》及局部




图片


《神韵天成》




图片


《早春图》




图片


《马上封侯》




图片


《松荫骏马图》




图片


《开泰图》




图片


《福禄封侯》




图片


《溪岸草堂》




图片


《清江书屋》




图片


《松溪石壁》




图片


《松岗关山》




图片


《潇湘烟雨》




图片


《携琴访友图》




图片


《万山飞雪》




图片


《江皋暮雪》




图片


《钱塘雪夜》




图片


《重彩山水》




《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




《浴马图》


《浴马图》




《舒浪卷》


《舒浪卷》




《广场舞的由来》


《广场舞的由来》




《听琴图》


《听琴图》




《钟馗嫁妹》


《钟馗嫁妹》




《春》


《春》




《雪景山水》


《雪景山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院工笔 · 工笔画创作与研究课程

学院工笔·2021工笔画创作与研究课程招募简章
历程与足迹 ||“学院工笔”青年工笔画系列学术展2004—2013
研学卓艺 || “学院工笔”教学实录之一求真问道
致敬传统 || “学院工笔”教学实录之二传移模写
致敬传统 || “学院工笔”教学实录之三古法用笔
外师造化 || “学院工笔”教学实录之四应物象形
研精致思 || “学院工笔”教学实录之五刻意求工
与时俱进 || “学院工笔”教学实录之六主题创作
清新俊逸 || “学院工笔”教学实录之七创作的观念性
学院工笔研修班 · 我们温暖的大家庭

发扬传统 立足当代 面向未来|学院工笔研修班2021年度成就汇总发扬传统 立足当代 面向未来|学院工笔研修班2021年度成就汇总

图片
图片



敬请关注


图片      图片

                           

本链接图文来自艺术家本人,转载请注明
点击阅读原文至官网欣赏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