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全站搜索
周  璐

周  璐

☆  ☆  ☆  ☆  ☆

周  璐
周  璐

周璐

1985年生于山东济南

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获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印刷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棕榈途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瑟》入选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

作品《盛世崇山》获得2015首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惊蛰》入选第十届全国艺术



《峦》之一   100cm X 100cm  综合材料  2015



《瞳》之二 100cm X 100cm 综合材料 2015



《瞳》之一  100cm X 100cm 综合材料 2015



瑟之二  120cm X 80cm 综合材料 2015



正念景观

             ——/张伟

   周璐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当下,运用中国最为传统的媒材、语言,从客观的现实里抽象出一种理念,赋予景物本原的枯寂与温润、哀伤和美丽,唤起人们记忆中的某些具体的、不可言状的情愫,引领我们进入久已向往之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不仅仅呈现出艺术作品本身的动人魅力,而且成就她寻找到个人艺术之路,为中国年轻当代艺术家的发展和建构提供了样本。

   对周璐而言,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作画过程中能轻易进入自我状态,她认为在这种自我状态里才是最真实、开心和自由的。由此,她的综合材料绘画,绝少老艺术家过于沉重的人文关怀和思维缜密的理性,她对材料的使用是有选择性的,或者说她作品的观念恰恰是她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她在材料与精神之间搭建一种关系,不是对视觉表面的描绘,而是一个拼贴、泼墨、渗化、水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精神与意志的思考与博弈,在表现语言的运用上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和自由把握、运用各种材料的能力。

   相对于文字、语言,直觉感受是人们对于事物最直接、最本真的反映手段。尤其在艺术创作中,深刻的直觉力量,能够瞬间抓住观者的眼球,并且它往往能突破种族、地域等等现实因素的羁绊,使得不同生活语境与不同状态下的个体,在没有阐释与沟通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被一幅新生的作品所打动。《瞳》系列的作品中,周璐特有的艺术直觉力和她的敏锐的观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高明度色调的画面中,她只想尽量把画面做得完美而纯粹,典雅而明丽,她游刃于转换、重复之间,寻找到了一个直接呈现的共有空间,褶皱与碎点繁复地组合混杂一起,它们并不是明确的符号,只是暗示了一种生存的状态,这种印象背后的意向是物质的消费,而这恰恰是我们眼瞳中所体察到中国当下生活的基本状态,和对物质的欲望转化到图像的真实体现。虽然物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表面上的欢愉与刺激,激情过后,其深处却常常充斥苍白与空洞。其主题思想也集中反思了后现代主义式的消费时尚文化,在中国的困境与荒诞。周璐试图从当代生活的纷繁无序中整理出一种超现实的秩序,让两者并置在一起且保持接触的形式感,周璐的敏感和锐利、反思和批判精神,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她不仅为时代记录了精神的和情感的历史,更在于用一种新的视觉观念和方式表现了时代的文化特征。《痕》系列作品很容易产生一种莫名的、可以进入你内心深处的触动。画面逐渐摆脱了绘画性装饰性的抽象,色块、隐晦的形象都非常自由的组合在一起,大胆的留白,绘画的部分则有着显性的肌理。对于作品而言,画面刻意的局部描绘总会吸引人的眼球,但如果我们真的把眼光投入它们时,似乎又瞬间崩散了,就像散落在画布上每个局部和散点,周璐不仅展现了画面本身带来的视觉愉悦和创造力,她似乎更想平静地述说故事,一切都从容不迫,所有都显得都娓娓道来。黑、白、灰的处理,画面具有流动的空气感,充满了生命的礼赞与歌咏;生命的尊重与对活着的思考,形成雄浑博大的精神力量,从其作品中明显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根源性的影响。绘画《峦》系列作品中,周璐没有过多刻意地通过社会、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没有从题材上思考自己画什么才会有一种成就感,她运用拼贴等手法建构画面,呈现平铺直叙状态,散发出一种阳刚之气和昂扬奋进的精神,表露出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自由。或孤立、或连绵的山峦,都是周璐不拘一格的挥洒,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表达,她营构出的是一种令人心弛神往又魂魄飞扬的境像,浓墨与淡墨的并置,尖锐与杂乱的互渗,软与硬的对比,刚与柔,强与弱,虚与实,枯与润,干与湿,疏朗与繁密,周璐把蕴藏在心灵深处的生命情感尽情地释放出来,把观众带入一种“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灵曲涧”之境,画面蕴含恢宏之气势,宁静的气氛中荡漾着无限的生机,墨色的酣畅淋漓中追求一种飘逸之品格,严谨中透露着松动之韵味,紧密繁复之中又透露着灵动与多姿,抒写传达出别具一格的诗情与画意,她由此也让我们清晰地洞察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喊,尤其真诚和珍贵。

   总体而言,周璐的综合材料绘画除了她感兴趣的明暗、肌理、结构等等,她的作品还包含外在于画面的有关世界的信息,她走到抽象这一步不是预先设定的一个方向,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周璐而言,她的综合材料作品抽不抽象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周璐对物象的抽象处理,面对繁复与杂多,减少成为她的心理要求,周璐将“多”、“复杂”、“丰富”看成是一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她每一张作品中,都会将部分陈旧的、她认为不再适宜的元素进行剔除,以“澄怀己心”对接源自东方的精神哲学。面对周璐的作品,我们的感官和想象世界很容易被激活,一些画面仿佛曾经活跃在我们的梦幻和我们的想象世界里,此事宛若穿过记忆长廊,一一解开意义符码,我们好像凭借画面的启示,在自己的记忆深处重新获得画面的意义。周璐对于当下人类命运的忧虑感,对于无法挽回的时间流逝,常常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淡淡忧伤,但我们更多的是常常从她的斑驳的作品中,读出对于生命和青春的礼赞,周璐以其真实的自我心境的坦露,将综合材料绘画带入一个现代性的时代情境中,她的不懈努力使我们看到了综合材料绘画实现传统与当代进行对接的可能,她的作品进入到现代人的心理分析与表现的层面,也由此获取当下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