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青苗,出类拔萃 ——文/范扬 李夏夏在学业上一直很顺。 广州美院本科、硕士,天津大学博士,现又在国家画院入站读博士后,是我的学生。 夏夏的画儿取法宋元,出自正脉。线条精谨,设色清雅。夏夏笔下的清溪雏鸭,稚拙讨喜,活泼泼的。夏荷秋花,素面朝天,不与牡丹争春色。 近日,夏夏又作四屏梅花,以高冷淡墨染底,衬出横斜竖倚之枝俏,点之朵朵白梅,更显其冰雪姿质、自在势态。 夏夏聪敏,秀外慧中,运气又好,在京城有地气人脉,得其所哉。雨露青苗,出类拔萃,必得成功。 |
话画 ——文/李夏夏 画在说话 我喜欢冬日里绽放的梅花,点点滴滴都是情;我喜欢打破春寒的桃,带给人怦然的心动;还有那四月的海棠,满树的绚烂如人间天堂 我喜欢画画。 它是划破天空的彩虹,夜晚闪烁的繁星,密林深处歌唱的鸟儿…… 2012年的秋天,北风呼啸着还没来得及适应,寒冬已经来临,这个冬天无比的寒冷。一人北上求学,我开始怀念南方的艳阳与温暖。“不知道画什么!”我开始陷入了深深的迷惘。2012-2014我的创作很少,即便如此,每日读书、练字不曾间断。夜晚,望着天空的明月,清冷而孤寂,月光柔和了所有娇艳玉滴的色彩,将一切变得那么的清淡,那么的凄美...... 我看着天空微微皱眉咽下泪水...... 秋风吹落了黄叶,吹斜了残荷,也吹走了北方的大雁。虽然岭南的荷花也会凋零,但却从未有过大风过后飞扬的姿态。这让我想起了那句“大风起兮云飞扬”。这是一种气势,一种洒脱的风姿。我开始思索,如何将这种秋风造就的气势表现出来。于是,我创作了《晚秋》,整幅作品没有花只有叶——“你走了,留下了孤单的我站在这里,即便如此,我也要迎着风,展现最美的姿态。” 那个冬季,我还创作了《冷月》与《秋夜》。不要色彩,只留下莲瓣尖上淡淡的胭脂红,不要蝴蝶、蜻蜓套路式的停留,就一只莲,微微的弯着腰,是在探头望着窗外寂静无边的夜......那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坚强的心。花头不施薄粉,真实而动人,新长出来的莲瓣被苍老的枯杆衬托的依旧水灵!我便是那枝莲。 |
春樱 160x45cmx4 纸本重彩 2017
画什么? 对,就是画自己!画此时此刻的情感境地和想说的话 没有固定的样式,没有设定的技法,我的画总在变……因此我也时常因为画不好而感到绝望。借物寓意,借景抒情一直都是中国绘画的传统。只是,许多时候我们迷茫在自然美中无法自拔。我开始厌倦重复从前的田园题材和场景再现。简化——成为了我2014年之后创作的特点,用一枝海棠、一剪白梅、一束桃来表现内心的孤寂与崇高。《悠悠》、《白梅》、《春之桃》都是在这时期产生的作品,这就是“思想的形状”。 走在路上,看到的总是不一样的风景,而每个想象的画面都过于美丽。可是想象中的固定式样与现实的表达总有差距。内心的情感境地永远无法完美再现,就像想说的话永远说不清道不明。醒来,阳光依旧,在那充满遗憾的表现中,继续追寻昨日的梦…… 因此画画对于我来说,它更像是一种“仪式”,我用这种仪式,感受、定格、记录外在世界与我的各种联系。那是倾诉,娓娓道来诉说着女儿那绵长细碎的情愫;那是等待,等待着走出严冬的春暖花开;那是呼唤,呼唤着远方的你带来的希望;那是呐喊,呐喊着内心最真实的自己;那也是沉默,不抱怨不悲伤静静的前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寻找着建立一种特有的属于我自己的秩序和规则,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用绘画获得了灵魂的自由! |
春樱之一 160x45cm 纸本重彩 2017
春樱之二 160x45cm 纸本重彩 2017
春樱之三 160x45cm 纸本重彩 2017
春樱之四 160x45cm 纸本重彩 2017
|